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多方协同DNA安全信息存取:迈向DNA-硅基混合存储设施
刘家坤, 尤迪, 鲜于运雷, 曲强
合成生物学    DOI:10.12211/2096-8280.2025-067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3 生物优化编码模型BO-DNA工作原理示意图,即将数据编码为适用于存储的最优DNA序列14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在存储密度方面,DNA数据存储的理论极限存储密度高达2 bit/nt,源于其分子级的信息编码能力。然而,实际应用中需引入冗余用于纠错、数据寻址和合成/测序保障,导致有效信息密度显著低于该极限。当前国际主流编码方案普遍面临非特异性杂交(即非目标DNA序列间的错误结合)的挑战,这是引入冗余、降低有效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6,14,23-24]。其中,作为开创性方案的Church方法 (2012)采用简单映射(如ASCII转碱基),信息密度约~0.83 bit/nt。冗余高,纠错能力有限,易受非特异性杂交影响;DNA Fountain (2017) 基于喷泉码原理,具有优异的容错性和随机访问能力,信息密度可达~1.41 bits/nt。虽大幅提升了密度和可靠性,但其编码结构仍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引发非特异性杂交问题[14]。在此背景下,研究组提出的BO-DNA编码算法通过创新性地引入混沌映射优化技术,有效抑制了非特异性杂交误差,实现最优数据编码存储(如图3所示)。该优化显著降低了为对抗此类错误所需的冗余度,从而实现了高达 1.77 bits/nt 的信息存储密度。这一数值已极为接近DNA存储的理论极限(2 bits/nt),代表了当前该领域编码效率的先进水平。
截至2024年12月,项目组累计发表SCI论文31篇(IF>10论文12篇),申请专利29项(授权11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华为、华大基因等企业合作举办技术沙龙6场,推动DNA存储在医疗影像归档等场景的示范应用.团队培养博士8名、硕士16名,3人获“竺可桢奖学金”等荣誉,1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人获得省部级人才称号,申报2项国家级人才项目,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科研梯队. ...
An Effective DNA‐Based File Storage System for Practical Archiving and Retrieval of Medical MRI Data
1
2024
... 在存储密度方面,DNA数据存储的理论极限存储密度高达2 bit/nt,源于其分子级的信息编码能力.然而,实际应用中需引入冗余用于纠错、数据寻址和合成/测序保障,导致有效信息密度显著低于该极限.当前国际主流编码方案普遍面临非特异性杂交(即非目标DNA序列间的错误结合)的挑战,这是引入冗余、降低有效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61423-24].其中,作为开创性方案的Church方法 (2012)采用简单映射(如ASCII转碱基),信息密度约~0.83 bit/nt.冗余高,纠错能力有限,易受非特异性杂交影响;DNA Fountain (2017) 基于喷泉码原理,具有优异的容错性和随机访问能力,信息密度可达~1.41 bits/nt.虽大幅提升了密度和可靠性,但其编码结构仍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引发非特异性杂交问题[14].在此背景下,研究组提出的BO-DNA编码算法通过创新性地引入混沌映射优化技术,有效抑制了非特异性杂交误差,实现最优数据编码存储(如图3所示).该优化显著降低了为对抗此类错误所需的冗余度,从而实现了高达 1.77 bits/nt 的信息存储密度.这一数值已极为接近DNA存储的理论极限(2 bits/nt),代表了当前该领域编码效率的先进水平. ...
Mathematics
1
2022
... 在存储密度方面,DNA数据存储的理论极限存储密度高达2 bit/nt,源于其分子级的信息编码能力.然而,实际应用中需引入冗余用于纠错、数据寻址和合成/测序保障,导致有效信息密度显著低于该极限.当前国际主流编码方案普遍面临非特异性杂交(即非目标DNA序列间的错误结合)的挑战,这是引入冗余、降低有效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61423-24].其中,作为开创性方案的Church方法 (2012)采用简单映射(如ASCII转碱基),信息密度约~0.83 bit/nt.冗余高,纠错能力有限,易受非特异性杂交影响;DNA Fountain (2017) 基于喷泉码原理,具有优异的容错性和随机访问能力,信息密度可达~1.41 bits/nt.虽大幅提升了密度和可靠性,但其编码结构仍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引发非特异性杂交问题[14].在此背景下,研究组提出的BO-DNA编码算法通过创新性地引入混沌映射优化技术,有效抑制了非特异性杂交误差,实现最优数据编码存储(如图3所示).该优化显著降低了为对抗此类错误所需的冗余度,从而实现了高达 1.77 bits/nt 的信息存储密度.这一数值已极为接近DNA存储的理论极限(2 bits/nt),代表了当前该领域编码效率的先进水平. ...

/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