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生物制造的市本率(PC值):定义与应用
张以恒, 陈雪梅, 石婷
合成生物学    2025, 6 (1): 8-17.   DOI:10.12211/2096-8280.2024-072
摘要   (890 HTML120 PDF(pc) (3064KB)(634)  

生物制造是中国“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作者曾经提出“道法术器”对工业生物制造的哲学指导意义。为了深入阐述生物制造中“法以立本”的原则,本文首次提出“市本率”这一创新性概念,即产品市场价格与原料成本的比值,英文全称是Price to Cost-of-raw-materials Ratio,简称PC值。市本率是一个衡量技术水平与经济价值的关键指标,具有简单、公开、透明的属性,提供了生物制造产品分类新方法,有助于指导新技术增效和降本的发展路径,预判生物产品未来制造成本及市场价格的趋势,评估新兴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潜力。市本率的计算与分析,作为一种新方法学工具,将为生物制造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顶层设计的新视角,深化对生物制造产品市场前景的理解,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基于PC值的生物制造产品分类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本文作者首次提出基于PC值的生物制造产品分类准则(图1),旨在为行业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以评估和区分各类生物制造产品的市场定位。根据PC值划分的产品类别包括:①高值产品,即市本率超过50的高PC值产品,通常也是行业内的高附加值商品,如工具酶、创新药、新材料等;②增值产品,即市本率在5~20的中等PC值产品,如工业酶、精细化学品、活性药物成分(API)、维生素、肌醇等,它们的市场应用场景极为丰富;③大宗产品,即市本率在1~4之间的低PC值产品,如淀粉乙醇、柠檬酸、赖氨酸、谷氨酸钠等,它们占据着规模市场地位;④情怀产品,即市本率为1以下的超低PC值产品,如生物乙烯、生物丁二醇、生物己二酸等,它们可能在经济价值上并不突出,但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义、情感价值或社会责任,比如代表着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的追求。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