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MAGE/TABLE DETAIL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synthetic biology in agriculture
LIU Jie, GAO Yu, MA Yongshuo, SHANG Yi
Synthetic Biology Journal    DOI: 10.12211/2096-8280.2025-065

YearFindingsReferences
2005二代黄金大米的总胡萝卜素得到23倍的增加[32]
2011植物传感器开始发展[33]
2012番茄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增加[34]
2014谷类作物中固氮途径的引入,增加作物固氮量[35]
2014油料作物种子中高效合成ω-3不饱和脂肪酸[36]
2016烟草叶片中青蒿素的合成[37]
2017番茄果实中GABA的大量积累[38]
2017大麦中引入固氮系统,提高氮利用效率[39]
2018水稻胚乳中虾青素的生物合成[40]
2019烟草中引入光呼吸途径,增加C3作物的产量[41]
2019水稻中引入光呼吸旁路,增加光合效率[42]
2020初级编辑器在作物中的应用[43]
2021C3作物中C4高光效特征的模拟[44]
2022烟草中马钱子碱的生物合成途径重构[45]
2024烟草中疫苗佐剂QS-21的生物合成途径重构[46]
Table 1 Key achievements of synthetic biology in Agriculture
Extracts from the Article
自2021年以来,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逐步走向系统整合,研究重点由单一技术突破转向平台建设与产业化转化。各个国家相继在农业合成生物学领域进行战略部署,例如美国的“昆虫盟友”计划,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规模最大的公共研究计划Systems X.ch,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发布《国家合成生物学研究》计划 [30]等。与此同时,全球赛事iGEM农业赛道的设立,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开放的创新平台。合成生物学作为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目前,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结合成为重要趋势。通过数字化预测植物-微生物互作网络,进一步优化农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已涵盖农业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检测害虫以及农业机器人的开发等方面,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基于CRISPR-Cas9技术培育的富含γ-氨基丁酸的番茄也进入了市场 [31]。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表1),合成生物学有望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体系向智能化与生态化的转型。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几乎所有维生素(A-E)均可通过植物生物强化策略在作物中实现。维生素A在增强视力和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通过代谢途径强化和育种策略在木薯 [194]和甘薯 [195]实现含量的提高。维生素B的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同时过表达拟南芥的PDX1.1PDX2,使木薯中维生素B6和浓度增加了4倍 [196],过表达GTPCHI、ADCSHPPK/DHPSFPGS使马铃薯块茎中维生素B9含量增加12倍 [197]。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植物细胞中最丰富的水溶性抗氧化剂,其生物强化主要是半乳糖途径中的合成基因,尤其是途经限速酶GGP(GDP 半乳糖磷酸化酶)和GME(GDP甘露糖差向异构酶)[198]。在马铃薯[34]、烟草[199]和水稻 [200]中过表达GGP和在拟南芥 [201]、番茄 [202]和水稻 [203]中过表达GME均使维生素C显著增加。维生素D3是维持肌肉骨骼和免疫系统健康的营养物质,皮肤细胞中7-脱氢胆固醇(7-DHC)转变为维生素D3依赖于阳光中的紫外线。最近研究,通过简单敲除Sl7-DR2实现维生素D3的前体物质7-DHC的积累,Sl7-DR2基因负责将7-DHC转化为胆固醇,将基因编辑的番茄暴露在紫外线下,叶片和果实产生维生素D3达到约200 μg/g DW和0.3 μg/g DW[204]。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马铃薯中过表达拟南芥的At-HPTAt-γ-TMT基因,使转基因马铃薯的维生素E含量显著增加 [205]。作物中维生素的强化,可以有效应对全球人口增加的问题。
微量元素缺乏是全球性的营养问题,尤其是铁和锌的不足,对人体健康影响显著。为此,研究者通过调控植物体内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储存相关代谢途径,实现了在可食用部分中提高铁和锌含量的作物生物强化。已有多项研究致力于提高作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例如,水稻胚乳中协同表达拟南芥IRT1NAS1基因与小麦的FER 基因使水稻胚乳中锌和铁的含量高达33.17 μg/g DW和10.46 μg/g DW[206]。木薯中表达拟南芥铁转运蛋白基因IRT1和铁蛋白FER1使转基因木薯铁含量提高了7-8倍,锌含量提高了3-10倍 [207]。小麦中过表达两个关键基因,胚乳特异性表达的铁转运蛋白基因VIT2-D和水稻烟碱胺合成酶基因NAS2,显著增加了小麦中锌的总含量,并且磨白面粉中的铁含量也得以增加 [208]。通过生物强化提高作物中的微量元素浓度,可以有效的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
Other Images/Table from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