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MAGE/TABLE DETAILS
Biosynthesis and manufacture of microbial oils and vegetable oils
SU Juanjuan, ZHENG Jiawen, MIAO Runze, HAN Peng, WANG Shi’an, LI Fuli
Synthetic Biology Journal    DOI: 10.12211/2096-8280.2024-093

微生物种类常见产油菌种

油脂含量

(占干重百分比)

主要脂肪酸

组成

特征

参考

文献

酵母菌

解脂耶氏酵母

Y. lipolytica

通常在20%-45%之间,特定条件下可超过90%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遗传改造技术成熟;底物利用谱广,可代谢乙酸、脂肪酸、油脂、正烷烃;抗逆性较强[12-15]

圆红冬孢酵母

R. toruloides

通常在40%-60%之间,可超过70%油酸、棕榈酸、硬脂酸遗传工具相对丰富,可利用农林废弃物产油[16-19]

产油丝孢酵母

C. oleaginosus

通常大于50%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代谢木糖能力强;能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及工业废弃物[16-18, 20, 21]

斯达氏油脂酵母

L. starkeyi

通常为30%-60%,

可超过70%

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能够代谢木糖;遗传工具较少[16, 17, 20]
霉菌

高山被孢霉

M. alpina

通常在40%-60%之间,可超过70%油酸、棕榈酸、ARA商业化生产ARA的主要菌株[22-24]

卷枝毛霉

M. circinelloides

通常为25%-53%亚油酸、油酸、GLAGLA含量高;调控机制研究较多;遗传改造技术相对丰富;代谢工程潜力大;可利用葡萄糖、乙酸等做碳源[25, 26]
藻类

裂殖壶菌

A. limacinum

通常在30%-50%之间,可超过60%DHA、棕榈酸生长速度快、发酵密度高;高产DHA;油脂类型适合婴幼儿补充[27, 28]

小球藻

C.vulgaris

通常为41%-58%棕榈酸、油酸、亚油酸、ALA、GLAALA和GLA含量高,适宜用于食品补充剂;能够用来处理城市及工业废水[29, 30]

三角褐指藻

P. tricornutum

通常为18%-57%EPA、棕榈酸、棕榈油酸EPA产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ω3/ω6比值高,油脂营养价值较好[29, 31]
细菌

浑浊红球菌

R. opacus

通常在20%-40%之间,可超过50%

棕榈酸、

十七烷酸、油酸

超长链脂肪酸产量高;可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及工业废弃物[11, 32, 33]

甲基微菌

M. buryatense

通常为10%-30%中短链脂肪酸可以甲烷为碳源合成脂肪酸,生物转化一碳化合物潜力大[34]
Table 1 Summary of oil-producing microbial resourc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Extracts from the Article
产油微生物通常指能够累积超过细胞干重20%油脂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在高碳氮比条件下,乙酰辅酶A和NADPH向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合成途径通量[10, 11]。产油微生物涉及酵母、霉菌、微藻和细菌等类群(表1)。
大豆是一种豆科蔬菜作物,近年来,我国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此外,大豆还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和制药工业有重要应用[55]。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截止2024年10月,世界大豆油的产量约为6.6亿吨。大豆油含量约占大豆种子重量的17%~23%,这相较其他油料作物的比例偏低,如花生种子的含油量约为45%。目前在提升大豆总含油量方面的进展有限,主要原因是需要做到在提升油脂含量的同时,不影响其蛋白含量[56]。因此,受两用价值的影响,在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大豆油产量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分子技术、各类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大豆含油量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据报道,将拉曼伞形霉来源的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 (DGAT2A) 在大豆中表达,可使大豆种子的含油量提升1.5%,重要的是,得到的转基因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未受到显著影响[57]。目前,已经在大豆种子中鉴定出多个油脂合成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如GmbZIP123可调节蔗糖转运体和细胞壁转化酶的表达来调控糖转运;GmDofs可通过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或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ACS)等途径参与脂肪酸合成调控;GmMYB73能够抑制油分累积负调控因子GL2(Glabra 2)的表达,从而解除对磷脂酶PLDα1的抑制,促进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合成[58-61]。
基于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与比较,植物油脂的生产成本较低,这主要得益于成熟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alaysian Palm Oil Board, MPOB)的报告测算,棕榈油的生产成本可低于4000元/吨,是目前生产成本最低的植物油脂[52];菜籽油的生产成本最高,根据2021年加拿大油菜籽市场报告《Canola Oil Production Costs》统计数据预测,菜籽油的生产成本不小于7000元/吨;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生产成本介于两者之间.微生物油脂的生产依赖发酵工艺和碳源,目前成本较高,由于尚缺乏规模化生产,难以严格核算成本,但依据中试规模的核算,行业内通常认为目前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高于20000元/吨.根据行业调研分析,近年来,裂殖壶菌产业化生产DHA的单位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优化有所下降,2020年的单位成本约为520000元/吨.异养微藻发酵的培养条件较常规微生物更为复杂,需要碳源、氮源、pH值、温度、溶氧等条件的精准控制及严格的无菌条件,这无疑增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53]. ...
Kadir APG, Oil palm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Malaysia and R&D progress in 2019
1
... 基于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与比较,植物油脂的生产成本较低,这主要得益于成熟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alaysian Palm Oil Board, MPOB)的报告测算,棕榈油的生产成本可低于4000元/吨,是目前生产成本最低的植物油脂[52];菜籽油的生产成本最高,根据2021年加拿大油菜籽市场报告《Canola Oil Production Costs》统计数据预测,菜籽油的生产成本不小于7000元/吨;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生产成本介于两者之间.微生物油脂的生产依赖发酵工艺和碳源,目前成本较高,由于尚缺乏规模化生产,难以严格核算成本,但依据中试规模的核算,行业内通常认为目前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高于20000元/吨.根据行业调研分析,近年来,裂殖壶菌产业化生产DHA的单位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优化有所下降,2020年的单位成本约为520000元/吨.异养微藻发酵的培养条件较常规微生物更为复杂,需要碳源、氮源、pH值、温度、溶氧等条件的精准控制及严格的无菌条件,这无疑增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53]. ...
Towards maximizing biomass and lipid productivity: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ssay for prospecting heterotrophic growth for new microalgal isolates
1
2024
... 基于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与比较,植物油脂的生产成本较低,这主要得益于成熟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根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alaysian Palm Oil Board, MPOB)的报告测算,棕榈油的生产成本可低于4000元/吨,是目前生产成本最低的植物油脂[52];菜籽油的生产成本最高,根据2021年加拿大油菜籽市场报告《Canola Oil Production Costs》统计数据预测,菜籽油的生产成本不小于7000元/吨;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生产成本介于两者之间.微生物油脂的生产依赖发酵工艺和碳源,目前成本较高,由于尚缺乏规模化生产,难以严格核算成本,但依据中试规模的核算,行业内通常认为目前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高于20000元/吨.根据行业调研分析,近年来,裂殖壶菌产业化生产DHA的单位成本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优化有所下降,2020年的单位成本约为520000元/吨.异养微藻发酵的培养条件较常规微生物更为复杂,需要碳源、氮源、pH值、温度、溶氧等条件的精准控制及严格的无菌条件,这无疑增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53]. ...
Exploring the future of vegetable oils : oil crop implications : fats
1
2024
... 大宗油脂是指在生产规模、消费量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油脂,油料作物是大宗油脂的主要来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最新报告显示,截止2024年,全球油料作物占地约5.4亿公顷,约为农业总面积的37%[54].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结合常规的育种手段,为油料作物提供了高质量的种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大宗油脂的产量.然而,对于油脂的需求仍在进一步增加,IUCN的报告指出,目前有28%的油料作物被用于生物柴油、动物饲料和工业原料.即使将产出的植物油完全用于食品工业,到2050年全球植物油产量仍需提高14%左右才能满足约97亿人口的需求.目前大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占据全球植物油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2022年的统计数据,其总产量超过全球油脂的75%,其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主要的大豆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中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主导菜籽油生产. ...
Massive soybean expansion in South America since 2000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1
2021
... 大豆是一种豆科蔬菜作物,近年来,我国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此外,大豆还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和制药工业有重要应用[55].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截止2024年10月,世界大豆油的产量约为6.6亿吨.大豆油含量约占大豆种子重量的17%~23%,这相较其他油料作物的比例偏低,如花生种子的含油量约为45%.目前在提升大豆总含油量方面的进展有限,主要原因是需要做到在提升油脂含量的同时,不影响其蛋白含量[56].因此,受两用价值的影响,在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大豆油产量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分子技术、各类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大豆含油量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据报道,将拉曼伞形霉来源的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 (DGAT2A) 在大豆中表达,可使大豆种子的含油量提升1.5%,重要的是,得到的转基因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未受到显著影响[57].目前,已经在大豆种子中鉴定出多个油脂合成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如GmbZIP123可调节蔗糖转运体和细胞壁转化酶的表达来调控糖转运;GmDofs可通过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或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ACS)等途径参与脂肪酸合成调控;GmMYB73能够抑制油分累积负调控因子GL2(Glabra 2)的表达,从而解除对磷脂酶PLDα1的抑制,促进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合成[58-61]. ...
genetic approaches for modification of functionality and total content
1
2009
... 大豆是一种豆科蔬菜作物,近年来,我国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此外,大豆还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和制药工业有重要应用[55].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截止2024年10月,世界大豆油的产量约为6.6亿吨.大豆油含量约占大豆种子重量的17%~23%,这相较其他油料作物的比例偏低,如花生种子的含油量约为45%.目前在提升大豆总含油量方面的进展有限,主要原因是需要做到在提升油脂含量的同时,不影响其蛋白含量[56].因此,受两用价值的影响,在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大豆油产量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分子技术、各类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大豆含油量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据报道,将拉曼伞形霉来源的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 (DGAT2A) 在大豆中表达,可使大豆种子的含油量提升1.5%,重要的是,得到的转基因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未受到显著影响[57].目前,已经在大豆种子中鉴定出多个油脂合成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如GmbZIP123可调节蔗糖转运体和细胞壁转化酶的表达来调控糖转运;GmDofs可通过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或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ACS)等途径参与脂肪酸合成调控;GmMYB73能够抑制油分累积负调控因子GL2(Glabra 2)的表达,从而解除对磷脂酶PLDα1的抑制,促进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合成[58-61]. ...
Expression of Umbelopsis ramanniana DGAT2A in seed increases oil in soybean
2
2008
... 大豆是一种豆科蔬菜作物,近年来,我国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此外,大豆还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食品和制药工业有重要应用[55].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截止2024年10月,世界大豆油的产量约为6.6亿吨.大豆油含量约占大豆种子重量的17%~23%,这相较其他油料作物的比例偏低,如花生种子的含油量约为45%.目前在提升大豆总含油量方面的进展有限,主要原因是需要做到在提升油脂含量的同时,不影响其蛋白含量[56].因此,受两用价值的影响,在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大豆油产量难以得到显著提升.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分子技术、各类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提高大豆含油量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据报道,将拉曼伞形霉来源的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 (DGAT2A) 在大豆中表达,可使大豆种子的含油量提升1.5%,重要的是,得到的转基因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未受到显著影响[57].目前,已经在大豆种子中鉴定出多个油脂合成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如GmbZIP123可调节蔗糖转运体和细胞壁转化酶的表达来调控糖转运;GmDofs可通过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或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ACS)等途径参与脂肪酸合成调控;GmMYB73能够抑制油分累积负调控因子GL2(Glabra 2)的表达,从而解除对磷脂酶PLDα1的抑制,促进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合成[58-61]. ...

Other Images/Table from this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