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 2025, Vol. 6 ›› Issue (2): 229-232.DOI: 10.12211/2096-8280.2025-035

• 序 •    

合成之美:合成生物学到护肤的未来之路

康振1,2,3, 李江华2,3, 堵国成1,2,3, 陈坚1,2,3   

  1. 1.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2.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2
    3.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
  • 收稿日期:2025-04-24 修回日期:2025-04-25 出版日期:2025-04-30 发布日期:2025-05-20
  • 作者简介:康振(198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等在内的省部级纵向项目,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研究。近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Catalysis、Green Chemistry、Metabolic Engineering等主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2篇,出版专著(或教材)5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9件,美国发明专利4件;转让透明质酸酶、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12项生物制造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12)、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12)、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6)等。E-mail:zkang@jiangnan.edu.cn
    李江华(196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有机酸分会理事。长期从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主要承担“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等课程的讲授工作;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联合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的省部级或行业协会奖励6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E-mail:lijianghua@jiangnan.edu.cn
    堵国成(1965—),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副主编,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Bioresource Technology 编委。长期从事工业微生物发酵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或完成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6项。近年来共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80篇,出版专著(或教材)4部;申请发明专利80项,授权发明专利70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9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E-mail:gcdu@jiangnan.edu.cn
    陈坚(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副主任、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Food Bioscience主编、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Fellow、国际生物加工学会(ⅠBA)Fellow。长期从事发酵工程和食品生物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包括从细胞工厂构建体系与方法、发酵过程工程理论与技术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改进发酵微生物高通量筛选系统、DNA多区域快速组合编辑和组装方法,发展氮代谢阻遏效应、酶表达与分泌偶联和代谢网络动态平衡等理论,开发多参数分析建模、在线检测、实时评估的发酵优化控制技术,实施典型有机酸、酶制剂和功能糖等工业发酵生产的过程强化、单元替代和流程重构。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并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专利奖金奖;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E-mail:jchen@jiangnan.edu.cn

  • Received:2025-04-24 Revised:2025-04-25 Online:2025-04-30 Published:2025-05-20

中图分类号: